太魯閣的美,唯有親身親歷才能讚嘆整個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
此番花蓮之行最重要的行程莫過於就是帶著孩子一起來到太魯閣
一起來挑戰走近期才重新開放的白楊步道
從新城市區開到太魯閣白楊步道的入口處
開車路程約需30分鐘左右
白楊步道的入口就位於台八線中橫公路167.9k明隧道中的小入口進入
隧道口旁設有停車區(但假日遊客數眾多)
基本上很難停到位置
當天我們約上午9點半抵達時,下層的小客車停車區已全數停滿
只剩下上層的遊覽車停車位才有位置
因此,我們只好將車輛移到隧道口的白線沿路停靠
停好車後,再往回進入隧道口即可通往白楊步道入口
PS:事後回程才發現原來隧道旁設有行人步道
哈~因此,大家如果停好車要前往白楊步道
記得要走黃色警示標誌水泥柱旁的行人走道比較安全喔
這次花蓮行第一天的行程重點
就是要帶著孩子來步行遊白楊步道
該步道全長2.1KM,一般民眾約需花費2.5~3HR往返
太魯閣國家公園天祥附近的白楊步道自台電施工道演變而來,
路徑大致平坦好走,是著名旅遊景點。
其中位於2.1公里處的水簾洞,山泉從隧道頂岩壁含水層頃洩而下,
形成特殊水簾景觀,吸引不少遊客前來。
太管處表示,目前雖不禁止遊客進入水簾洞,
但因為隧道內的岩層仍有可能受到泉水強烈的沖蝕而鬆動掉落,
因此進入水簾洞時請多加留心環境狀態;
另外隧道內僅沿著山壁邊有一條小徑,路徑溼滑且山壁岩石凹凸不平需留心碰撞或跌倒,
遊客進入洞內一定要攜帶手電筒等照明設備,
於洞內駐留或交會時應特別注意自身及他人的安全,
出發前在入口處拍一張吧~
從入口到水濂洞,短短2.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個隧道,是以最好攜帶手電筒備用;
為建水壩而開的白楊步道,整條步道沿溪而行,
前段遇見的是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,後段所見則是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,
一路極景不斷,愛壯闊者可賞峽谷溪流,
喜微美者可觀山壁苔流,還有隧道中小似雨滴、大至水濂樣的大水在黑暗中傾洩而下,
可滿足欲與眾不同的心思。
這群孩子都是第一次親身來到太魯閣
很幸運地這次前往天候狀況很穩定
如此良好的天氣,安排登山健行真的是太適合了
雖然大家都是屬於肉腳一族~平時也很少登山
但是白楊步道的好處就是沿路路段都很平穩好走
也沒有崎嶇的陡坡或是危險的攀岩路段
因此,對於新手跟家庭旅遊都是相當適合健行的一個路段
白楊步道歷史人文~
白楊步道是民國73年台電為了開發「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」,所闢建的施工道路之一,
當時台電陸續完成6條施工道路,引起學界、媒體、營建署關注,
擔心一旦計畫完成,立霧溪中游的水皆被引用發電,下游河床將乾涸,
靠立霧溪水切割所形成得太魯閣峽谷,將無水而難以繼續發育,
峽谷景觀將大受影響,經建會彙集各方意見決定擱置「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」。
白楊瀑布美麗的景觀,也因施工道路的闢建,才得以讓人容易親近。
步行0.95KM後即可抵達第一處觀景台
大人小孩也在此涼亭處稍作休息
ㄉ
此回登山健行,口渴再配上花蓮的佳興檸檬汁真是絕配
跟好姊妹兩家一同出遊,默契十足
小孩年齡也相仿,兩個爸爸也聊得來
真的是旅遊的好夥伴
下次還要一起安排其他旅程喔
登山健行,帽子、防曬巾都要預備好
花蓮的太陽可不是開玩笑的
可愛的寶貝
休息片刻後,為了不耽誤下午的行程
大家繼續起身往下面的隧道前進
話說七月造訪花蓮,唯一的缺點就是悶熱高溫的氣候
而來到白楊步道最棒的一點就是
每當經過一個隧道就彷佛進到一處天然冷氣房一樣的涼爽
光是看到後面的陽光就知道外面的陽光有多熾熱
相比之下,隧道內陰暗的光線跟涼爽的溫度
也讓大家可以稍稍喘息片刻~偷個半檔空閒
地質簡介
地質 : 片岩、黃鐵礦、石英礦或水晶。
走在白楊步道上,隨時可欣賞峽谷溪流景觀,也處處可聽到錚淙的水聲。
長滿植物的山壁上有苔岩流,隧道裡也會滲出如小雨滴般的水,
甚至有從隧道頂端傾洩而下,如水濂一樣的大水。
步道倚著瓦黑爾溪和塔次基里溪蜿蜒曲折前行,
一側是深谷,另一側有時是陡峻的山壁,有時是平緩的山坡。
行走到1.05KM,已經完成一半的路程了
經過第三個隧道
沒想到隧道內居然還有蝙蝠~哈
也讓我們頗為驚訝~而為了不打擾到蝙蝠的休息(哈~其實媽媽們也怕阿)
大家也放低音量,緩緩的通過第三個隧道
沿路平坦的道路~十分好走~
小小男兒,一邊欣賞太魯閣美景一邊勇敢的往前挺進
經過第四個隧道口
隧道內不時會有水滴滴落
而玉萍也趁此機會用水滴沾溼毛巾
好幫小孩散熱並擦拭脖子跟臉頰稍稍降低悶熱的感覺
鬼斧神工的隧道口
從隧道內拍攝出來的景色真的很美
一路上大家邊欣賞美景一邊往水濂洞前進
當天我們出發的時間約是上午9:50分左右
此時前往的遊客數不算太多但也不少了
因此真心建議想要體驗走完全程步道
記得真的要安排早上出發比較適合喔
隧道口周圍都有警示標語提醒可能會有落石
因此行經這類提醒標語,記得要快步通過喔
白楊步道的眾多隧道~也讓孩子有探險的感覺~^ ^
白楊吊橋
穿過白楊吊橋即可到觀景台區欣賞壯闊的白楊瀑布
白楊瀑布位於三棧溪切入立霧溪的河口處,由於立霧溪的侵蝕度遠大過三棧溪,
河床間形成明顯落差,造就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已知最大最壯觀的瀑布,
太魯閣族人稱它為「達歐拉斯瀑布」,
意思是斷崖瀑布,訴說著三棧溪被斷崖截斷的故事。
走出第五隧道,可見玉瀑傾洩而下,幾經轉折後注入塔次基里溪。
湍急的水流注在水潭,和著濤天巨響的連岸拍打後,形成力道強勁的水流快速往下湧動,
一起擠向窄仄的峽谷,時有陽光照在激流濺起的水花,而劃出美麗的彩虹,更加動人。
隔著塔次基里溪對岸,瀑布下方有觀景平台,以吊橋銜接步道,
在觀景平台上,可近距離感受白楊瀑布的魅力,並
可觀賞塔次基里溪匯入形成的大水潭以及峽谷景緻。
從白楊瀑布續向前行,穿過兩座隧道,約三百公尺就可到達水濂洞。
當天抵達水濂洞時間約已經接近中午11:20
水濂洞口附近也匯集了不少遊客前來朝聖
小孩們走了一個多小時終於看到目的地
也開心地紛紛往前想要欣賞傳說中的水濂洞景象
而水濂洞的歷史可詳閱官網的介紹
水濂洞是地下湧泉從隧道頂端傾洩而下,形成一幕水濂的特殊景觀。
置身其間,讓山泉奔落身上,順而流下腳,
積聚在天然大理岩地面上,有些冷冽卻充滿新奇與舒暢,
而千辛萬苦跋山涉水來到花蓮太魯閣
怎麼能過其門而不入呢?
於是大家趕緊就近找地方放下行李
準備著裝並穿上雨衣,要挑戰進入水濂洞享受一下冰涼山泉沖刷的快感
水簾洞主要成因為進行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時,於修築此段隧道不慎挖破地下水脈,
於是地下水循著岩石裂隙流出不曾間斷。正因如此,
地質學家研判,隧道內的岩層有可能受到
地下水強烈沖蝕後的路段岩層而鬆動掉落,有潛在倒塌的危險
脫好鞋子,穿上雨衣,我們準備要進入水濂洞囉
實際進到水濂洞後,沿途宣洩而下的山泉真的是瀑布一樣
哈~基本上沒穿雨衣進入,根本就是會全身濕透透
哈~也許年輕人來到此地想要清涼享受山泉水的可以挑戰看看
但我們一行人要帶著四個瘋狂的小孩
原則上還是乖乖穿上雨衣,去程沿途沿著山壁行走
由於山洞內噴出的山泉真的非常清涼,水量也蠻多的
所以沿途想用手機拍攝還真是頗有難度
哈~只能抓空檔沒噴水的山壁間偶爾捕捉幾張
到達隧道盡頭則是有日光,此處拍攝較為方便
因此趕緊叫幾個小孩到這拍攝一張獨照
證明你們成功挑戰過白楊步道~
開心戲水的孩子們
每人一張獨照
回程的背影,回程則是挑戰直接行走岩石河床
我看大家都是有練鐵沙腳吧
畢竟當天大家可都是脫鞋入內
哈~想要赤腳走河床,其實真的還是要小心鋒利的岩石
第一輪挑戰完後,這兩個皮小孩馬上說還想再進去
而兩個哥哥則是一邊說好冷一邊說不想再進去
於是第二輪就決定由玉萍夫妻再帶著兩個弟弟二度挑戰水濂洞
這次出發更是直接決定涉水入內
即將出發~go
而不敢入內的朋友,水濂洞入口處也有一處水潭
溪水一樣相當清涼,如果不想全身溼透的人
也可以在此處稍作休息,舒緩一下悶熱的黏膩感
玉萍家~完成太魯閣水濂洞挑戰
喜愛玩水的鈞鈞直說這裡真的超好玩
在水濂洞逗留30分鐘後,我們也要準備回程囉
回程的腳步基本上會加快許多~
一來是累了想趕緊回車上休息
二來也是因為時間接近中午大家也餓了
回程出白楊步道隧道後,要步行回車上
這回大家就知道要走行人步道了
此時停在路邊的車輛已經多到看不到盡頭了
離開白楊步道時間已經是中午的12:20左右
距離我們出發到返程,全程慢步行走加拍照加在水濂洞逗留
全程花費約2.4~3小時左右
本次造訪太魯閣,個人很推薦白楊步道
此路段不僅平坦,且路程好走~加上沿途的美景不斷
很適合新手跟全家一起來挑戰看看
建議攜帶的東西:
★照明設備:頭燈或手電筒或手機手電筒也可以
★防曬用具:帽子、防曬巾、毛巾、防曬用品(袖套或是雨傘)
★防水用品:雨衣或是防水外套(進入水濂洞需要用到)
★補充飲品:建議攜帶1~2瓶的水或是運動飲料盡量多補充水分
★停車:由於停車場車位並不多加上暑假旺季遊客人數很多,因此開車來的朋友
建議盡量安排早上前往,可能還有機會可以停到停車位
若真的沒車位也只能停在隧道出口旁的白線
交通資訊:
搭乘台鐵至花蓮站,轉乘花蓮客運1126線【花蓮-洛韶】/1133線【花蓮-天祥】/1141線【花蓮-梨山】至天祥站下車。
向西行走約900公尺即可到抵達步道入口。白楊步道長約2.1公里,為開放性步道,步道路面平整,坡度和緩,適合一般大眾前往[8]。
自行開車:沿台9線至新城太魯閣大橋南端路口轉
台8線(中橫公路)後直行,往天祥方向行駛,白楊步道入口在中橫公路168.6公里處,附近設有停車場[1]。